白塔
白塔是福州旧城的重要地标之一,也是早期摄影师频繁拍摄的对象。这是一张白塔的近景照片,国民军正在白塔下训练新兵,白塔上清晰可见佛教题材壁画、柱头上绘有莲花。在照片的左上角可以看到补山精舍的一角。


林文忠公祠
穿过林文忠公祠的两重大门,首先来到一座庭院,尽端就是御碑亭。亭内立三通御碑:圣旨、御赐碑文、御赐祭文,按品字摆列。亭北过一门洞为“树德堂”,即祠厅。御碑亭前原有一株榕树,但是在2023年7月,榕树因台风倒伏,最终被移除。



福州清真寺
福州清真寺位于南街之西,明嘉靖二十(1541)年毁于火,越八年重建,留有明嘉靖二十八(1549)年《重建清真寺记》碑。今存大殿中仍有明嘉靖木构。


西湖荷亭
今福州西湖桂斋前有荷亭一座。历史上先有荷亭,后在清道光年间建李纲祠、桂斋。建国后三者皆圮废。1985年全新重建桂斋。而荷亭则在2003年依老照片重建。


朱紫坊芙蓉园
朱紫坊芙蓉园是福州城内的名园,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最初为宋参知政事陈韡的“芙蓉别馆”。其后芙蓉园几经易主,最显赫的一任园主要属明末内阁首辅叶向高。据传,叶相曾在芙蓉园居住累计约十年。而真正奠定今日所见芙蓉园之面貌的,是清末福州的藏书家、园林家龚易图。龚易图在福州广营园墅,所谓“福州四大园林”中有三座(芙蓉园、环碧轩、双骖园)都是他的作品。龚易图在芙蓉园及周边并购宅院,重新经营,并分别取名为“芙蓉别岛”和“武陵别墅”,实则为一处大宅园,难分彼此。
至民国后期,芙蓉园被柯家收购,此时宅园尚属完好。到建国后,民革、房管局先后入驻,并在芙蓉园内安置五一广场周边的拆迁户入住,从此芙蓉园变成了大杂院。到了70年代,福州市修复西湖,又从芙蓉园搬走大量假山石,不惜破墙打洞。直到本世纪修复芙蓉园时,才将一块刻有“芙蓉别岛”的峰石从西湖搬回,根据老照片立在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