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儒家文化影响,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不能随意丢弃践踏、糊窗或与其他废物混杂,而应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字纸炉便应运而生。有的地方将字纸炉建成塔或亭的形式,也称惜字塔或敬字亭等。
大获敬惜字纸塔位于松山镇大获村一祠堂外,清同治四年(1865年)造,坐南向北,四方形三层,大小逐层收分,形如楼阁式塔。第一层为基座,花岗岩造,早期的束腰部分被拉长,形如塔的首层。二三层为炉身(塔身),辉绿岩造,有石雕塔檐。二层正面开炉门,门额浮雕卷书上刻“敬惜字紙”,左右楹联:“敬先賢先聖,焚一字一功”,两侧有落款“同治四年乙丑花月穀旦姚造”。左右侧面刻有“拾来珍比千金鑑,化去同祭萬家烟’”草书诗联。三层三面浅浮雕门扉。塔顶圆雕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被认为能主宰文运,脚踩鳌头象征中第。焚烧字纸形成的烟气能贯通二三层炉身,从鳌嘴中排出。
大获敬惜字纸塔惜字炉保存完好,装饰繁复,雕刻生动,是福州境内最精美的一座惜字炉,目前为罗源县文物登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