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传入罗源的时间较早,天主教、基督教分别于明崇祯年间、清同治四年传入罗源。岐阳天主堂是罗源天主教的总堂,神甫楼因为在罗源一中校园内得以保存(外壳)至今。白沙天主堂和后路天主堂则是基本完整地保留了教堂主体,两座教堂都高度融合了罗源本地建筑的特色,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
城关岐阳天主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教堂于2013年拆除重建,现存神甫楼及附属楼各一座。神甫楼与原教堂同期建造,因外墙为红色又被称为“红砖楼”,楼高两层,长宽均为三间,平面近似正方形,四坡屋顶,外墙窗户均做两层,外层为百叶窗。神甫楼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起为私立崇德小学校舍,1955年起通过产权置换的方式成为罗源一中校舍一部分,后改为罗源一中校史楼,重建内部结构,仅保留外墙。
现天主堂的后方还有一座附属楼,两层木构,两面青砖外墙,以北墙最具特色,开有平梁、圆券、尖券三种门洞,中间高处有圆形漏窗,立面中西元素结合,造型丰富多变,饶有趣味。
城关岐阳天主堂神甫楼与附属楼是罗源县城现存不多的西式建筑,现无保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