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完整图文版见“福州老建筑”微信公众号
仅仅过去两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如今上下杭、龙岭顶北边几幢高楼正在拔地而起的地方,曾经也是一座座老宅鳞次栉比、一条条古巷百转千回的愁乡之地。
在高楼的睥睨下,可能不会注意到这里名曰南禅山——盖因闽王王审知在此建寺名为南禅寺;也很难想象,一座小山包的周围也曾水网密闭。旧时白马河不似今天这般笔直,从荷泽、西洋汇集而来的水流在浦东散为几支,其中一支穿过浦东桥向东,在洋中路前急转南下,倏而又扭头西行,流经南禅桥、通泰桥,掠过南禅山北麓,重新与主流汇合于江墘下。
在南禅桥前、水流急弯处,称为鸭蛋浦,北为田洋浦地,东有木桥通鸟弄,一座民国大厝正立于这玉带环腰处。据这里的居民说,以前房子主人为一位白眉毛老翁,所以这里被大家俗称为白眉厝。厝前大埕曾有高大的荔枝树。
仅从外观看,也不难发现察觉这里有别于一般大厝的气质。白眉厝临街五开间,正中八扇宁波门,上方饰以十个正圆,两侧开木券门,二层阁楼凸出,装饰与当中相仿,内为门头房。入石框门为主座院落,面阔三间,门廊做轩顶卷棚,设插屏门。尤为特别的是,门廊上镌刻着四段经典格言,文:
操存如青天白日
威仪如丹凤祥麟
襟怀如光风霁月
气概如乔岳泰山
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将格言直接装饰在门廊上的做法,笔者目前仅见此一处。
白眉厝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与三角架混合缝架,前有轩廊而不施藻饰,厅设牌楼面而不施一斗三升。从主座回望门廊,上方壸边位置以斗底砖及乌烟灰亦做连续正圆排列装饰,与大门呼应。两旁披舍一概民国玻璃门窗,主座两旁厢房做冰裂纹和盘长装饰。整座建筑完全不用斗栱、悬充、雀替等诸多传统支撑和装饰构件,唯截水脊与传统大厝同样塑以卷书、如意。
主座两侧封火墙外各有一间进深的附属屋舍,局部做二层阁楼,开圆窗,又形成丰富的侧面立面。
白眉厝较其它晚清民国建筑,构造更加简单利落而且实用,对装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简化,一洗清末以来繁缛的纯装饰构件,大量运用木色与白灰、图底互为映衬的手法,仅以几何图案和传统叠篆纹样点缀其间,创造出高度统一、简洁大方而又不失精致的装饰风格,展示出了厝主人前卫而雅致的审美趣味。可谓清末民国民居中的一股清流,不可多得。
后天井有门,屋后为一座两层木楼,四方形亦五开间,立面周以鱼鳞板,状似一座大型柴栏厝,殊为壮观。据说该厝与白眉厝有一定关联。
可惜,两座颇具特色的老宅先后离我们而去。白眉厝不晚于2015年1月,尽毁于拆迁。而屋后木楼残喘至2015年2月13日晚,失火焚毁。
南禅山旧改了,上下杭更新了,福州最值得玩味的一大片老城终于走进历史的故纸堆里。河流掩埋了,屋舍拆除了,山体挖平了,几座瓦砾堆中的旱桥还能告诉我们回首的方向。笋干弄、总管边、沟里巷、酒库里……南禅山曾经丰富的肌理是我们城市的沟回,进入沟回的间隙我们发现历史在每个角落抓挠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