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重开乱谈

大概是借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福州的光,终于给华林寺大殿提升了一下展陈。

重新布展后的华林寺

按照官方介绍,这次做的叫《千年古刹 江南瑰宝——福州华林寺大殿专题展》。实地来看,展陈中主要的技术性内容,大部分都来自90年代以前,莫宗江、王贵祥、钟晓青、傅熹年等几位老师的研究,连图纸都是当年落架大修前老师们做的测绘图。说好听了叫珍贵史料重获生机,然而真相可能是手上真的没有更新的资料;而且的确,在90年代以后对华林寺大殿的研究就没有多少大的突破,真正值得拿出来讲的大都是老调重弹。我想大部分原因还是前者,因为布展的人显然连早期资料都没有消化清楚,频频出现原状测绘图与设计图、与复原图混搭排列的情况。

更“惊喜”的是,竟然在一进门中轴线边上的展板上看到两张我画的华林寺大殿复原图,与老师们的图纸摆在一起,让我被动地班门弄斧一番。

不甚严谨的拙作

这次布展最大的槽点有二。

一,大殿前几年就在翼角下新添了四根钢管,就像运动员拄上了拐杖,这次又在大殿前立了两根杆子,好像两个贴身的保镖。最绝妙的是这两个保镖不是来保护大殿的,而是来看守新铺的草坪的,真叫人哑口无言。这两根杆子和中轴线两边过于抢眼的石台展板上一样的问题,就是太自命不凡,没有为文物本体的展示所服务,反而让本就孤单的大殿更像一株盆景,或者说像是殿内摆放的模型的放大版。

截自福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华林寺全面提升 明日对外开放》

二,对于大殿最重要的大事件——移位落架大修着墨太少。应该多数人都不知道,贡献了最多大修以前的研究成果的清华大学(莫宗江、王贵祥、钟晓青等)并没有直接参与后来的大修。而大修之后也没有出过相关的修缮报告,公开的仅有寥寥数张照片和一小块石碑,这对于全国排行前十的古建筑来说,实在太过于神秘。有趣的是,本次布展中引用了傅熹年称赞华林寺大殿的话,但同时忽略了他也曾严厉抨击过那次大修。对于大修的种种巨大争议,以及华林寺从完整的寺院到仅存大殿的过程,都在展陈中被有选择地遗忘了。如果不能正视问题,那又谈什么“推动福州古厝的保护与研究”(展陈前言)呢。

其他槽点,或大或小,列举在后,点到为止。

吐槽归吐槽,公允地讲,这次的布展比之前走廊里那些胡说八道的塑料板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